距离国足下次亮相只剩两个月,但选帅尚未启动,技术总监也无人就位,集训计划未明,热身对手难寻——重组中的中国男足,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尴尬与挑战。
🟥 国足新集训临近,主帅仍未确定
根据中国足协公布的赛程,中国男足将于10月和11月的国际比赛日窗口期参加国际邀请赛,球队将在9月28日中超第26轮结束后展开集训。然而,距离集训仅剩两个月,新任主帅仍未选出,技术总监岗位也尚处于“空窗期”,国足重组工作可谓困难重重。
原定于9月FIFA国际比赛日窗口期组织的热身赛也被迫取消。背后原因,不仅是国足无缘18强赛引发的战略调整,还有中超、足协杯、亚冠等多线赛事齐头并进,俱乐部抽调球员意愿不足。同时,U22国足还将参加U23亚洲杯预选赛,多名国脚如王钰栋、汪士钦、刘浩帆等已双线作战,难以顾及国足赛事。
🟥 “先定技术总监,再选主帅”成新思路?
据内部消息,中国足协在选帅前已形成共识:主教练的任命必须建立在明确发展方向和技战术体系之上,而这一思路的确立,需要一位有国际视野、执行力强、了解中国足球的技术总监“打前站”。
这种“先技术总监、后主帅”的逻辑,不再一味追求“救火型”主帅,而是尝试搭建一个长远系统的管理与技战术框架,以解决中国足球始终以来的“短视与混乱”问题。
然而,截至目前,这一岗位同样悬而未决。
🟥 技术总监人选难产?范普维尔传闻落空
有传闻称,曾于2018至2022年任中国足协技术总监的瑞士人克瑞斯·范普维尔,重新进入足协视野。其在任期间推动了青训体系和联赛结构改革,业内认可度颇高。
但现实情况不容乐观:范普维尔如今担任摩洛哥足协技术总监,在他推动下,摩洛哥男足杀入世界杯四强,奥运男足跻身巴黎奥运,青训梯队同样硕果累累。如今的他已深耕摩洛哥足球体系,且该国为2030年世界杯东道主之一,重回中国执教的可能性极低。
这意味着,足协在寻找合适的“掌舵人”时,仍未找到最优解。
🟥 国字号球队多为外教执掌,理念协调成难题
目前,除U17女足由王洪亮带队,其余各级国字号球队均由外籍教练执教。战术理念、培养模式和管理体系彼此差异巨大,缺乏顶层统一规划,正在成为国足整体发展的一大障碍。
这也解释了足协为何希望技术总监先行——唯有构建统一技术体系,才有可能让不同梯队形成“上下贯通、打法一体”的良性循环。
✅ 小结:国足之难,难在体系重塑与理念革新
眼下,国足新帅未定、技术总监空缺、比赛计划悬而未决,看似“按部就班”的安排实则暗藏深层危机。中国足球的问题,从来不只是主教练“谁来上”,而是足球系统从理念、青训到执行的全面构建与统筹规划。
换帅不能只看名气,更要看能否融入体系。
选人不能只靠“关系”,更要靠“契合中国足球的未来方向”。
在未来2个月时间内,中国足协必须加快节奏,定方向、定人选、定目标,才能避免“重组计划”最终沦为一句空话。
九游娱乐官网
发表评论